舂陵侯城遗址
“推恩令”搞定地方诸侯
在中国这么一个大一统国家,中央与地方的关系,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,历史上就很纠结。西汉建国初,刘邦认为只有分封才能安国,所以广封诸侯,不料却出现了后来的“七国之乱”,乱成一锅粥。各个侯国在自己的地盘上都是老大,不把汉朝的中央集权政府放在眼里。
于是公元前127年,汉武帝刘彻使出笑里藏刀的一招——“推恩令”,把诸侯的儿子们在原封国内再封侯,有福同享。结果是:诸侯王的子孙越来越多,侯国像切蛋糕一样越分越小,有的跟现在一个县差不多大小,看你还怎么跟中央政府叫板。
推恩令
舂陵侯城就是这段历史的产物。
舂陵根据境内的舂溪取名,是秦朝始皇二十四年(前223)设置的一个县。“推恩令”施行的第4年(前124),汉武帝封长沙国王刘发(定王)的儿子刘贤、刘遂、刘义、刘买,分别为泉陵侯、都梁侯、夫夷侯、舂陵侯,把长沙国拆得四分五落。兄弟四个高高兴兴地唱着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最大家”,分别举家南下“建国”去了。在四个侯国中,舂陵侯国的地盘最小,就是原来长沙国下面的零陵郡泠道县舂陵乡,其辖区大致为今天宁远县北部、新田县大部、双牌县阳明山一带和金洞管理区。
既然大小是个侯国了,总得有个国的模样,于是刘买在舂水边夯土为墙,修城筑室,开始了国王生涯。这就是舂陵侯城,算起来有2100多岁了。
插一句,这也是零陵建城的起点——刘买他哥刘贤分封到手的泉陵侯国,就是今天的零陵。依东山,傍潇水,筑城池,然后古城两千多年没有挪过窝,现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
柏家坪镇柏家村
舂陵侯国的“乾坤挪移大法”
刘买(舂陵节侯)在舂陵过得爽不爽,不得而知,反正他当了3年侯爷后就领盒饭了。但我们知道他儿子刘熊渠(舂陵戴侯)接班后不是很爽,证据是他到舜庙找舜帝爷唠嗑时留下的一首诗《舜庙怀古》,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身处僻远之地的愁怨之情。
舜帝是中华文明的一根标杆,陵和庙就在舂陵侯国边的九嶷山下,供万世景仰。别人来这里拜码头,大都说的是“舜爷威武”“为你打CALL”之类的场面话。而刘二世却说,九嶷山在云海深处,就像在天边一样遥远。穿过无尽的荒山野岭,通往舜庙的路边,林中还有野兽出没,舜庙四周杂草丛生。把舜帝爷安排在这里,他会不会有怨恨呢?舜帝爷当然不会有什么情绪,有情绪的是这个写诗的侯爷——把我安排在这么偏远的地界,什么仇什么怨?
刘熊渠怀古的舜庙,现在只剩下遗址了
有情绪归有情绪,刘熊渠仍当了56年侯爷,才恋恋不舍地OVER,传位给儿子刘仁(舂陵孝侯)。刘仁是行动派,不开心就要改变,于是反复给皇帝打报告,说这地方潮湿有瘴毒,日子不好过,请求给我这一族换个地方,我宁愿再削减些食邑户数,少要点供养(还能少到哪里去?)。初元四年(前45),汉元帝被说动了,给刘仁调整到南阳(今湖北枣阳县),向北内迁了900公里,还叫舂陵侯国。
宁远的舂陵侯城从此人去城空,成了舂陵侯故城。
“舂陵军”打下东汉江山
舂陵侯国的故事还有续集。
别看刘氏这一族的舂陵侯国不怎么样,后代可是出过大人物的。
先摆一摆老刘家的家谱:舂陵侯国的“开国君主”刘买有两个儿子,老大刘熊渠接班二代舂陵侯,老二刘外有个儿子叫刘回,刘回有个儿子叫刘钦,刘钦有个儿子叫刘秀——没错,就是那个东汉的开国皇帝,汉光武帝刘秀。
舂陵子弟刘秀
初始元年(8年),把持朝政的王莽把皇帝一脚踢开,自己登基称帝,建立新朝,立国214年的西汉王朝剧终散场。但因王莽施政不当,各路豪杰纷纷造反,天下大乱。地皇三年(22年),刘秀在南阳起兵讨伐王莽,打出“舂陵军”的旗号,以示与其他造反派不同——咱是皇族,师出有名,可以名正言顺地“复高祖之业,定万世之秋”。其实经过N次迭代,当时刘秀这一脉已是没落贵族、一介平民。
乱世之中,还得用实力说话。经过3年征战,已“跨州据土,带甲百万”的刘秀于更始三年(25年)称帝,把刘家江山重新夺回来,建立了东汉王朝,走上了人生巅峰。刘秀打下江山后,为强调自家是正宗的皇位继承人,就把刘买尊为皇高祖。对宁远柏家坪舂陵侯刘买之墓的祭祀规格,一下子提高到真正的国家级别。柏家坪的这个故城,也算风光了一把。后人再来看这地界,就感觉隐约有王者气象:“蛮荒不减西京雄,龙蟠虎踞泰然起。”
舂陵侯城遗址
今天,徜徉柏家坪的田间小道和土墙残垣之间,谁会想到:东汉王朝的历史,可以从这里写起?
再多说一句:刘秀这皇位,其实是从他叔伯兄弟刘玄(更始帝)手上抢过来的。新莽末年(23年),当时势力最大的绿林军拥立的皇帝是刘玄。而这个刘玄,就是刘熊渠的重孙。如果刘熊渠在天有灵,知道他重孙才当了两年皇帝,就被他弟弟的重孙取代了,又该叹息一声:什么仇什么怨?
来源:永州日报新媒体部
距离高考10天,宁远多所学校高三学生不上课,全跑出来...
重磅!宁远县人民法院一级法官严重违纪违法,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
【宁远】老树中·西餐厅寻有经验合伙人共同经营,或直接转让!
房屋租售求职招聘.拼车.二手.转让.优惠信息品牌
☟(点击阅读原文) 免费发布便民信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