雾霾是怎么来的?又是怎么没的?

对于雾霾,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,但是雾霾的前世今生却未必广为人知,尤其是雾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,产生了那么多雾霾,最终又去了哪里?到底怎么才能让雾霾不再肆虐?今天我们简单谈一谈。

严格来讲,雾霾是一个气象学名词,而且不太严谨,几十年前西方发达国家饱受雾霾困扰的时候,它们把雾霾起了个新名字叫“SMOG”,是用烟和雾两个词合在一起创造的,因为这白蒙蒙的看似气体的东西,里面藏有大量的颗粒物,所以严格来讲, 我们所说的治理雾霾,应该是治理这些颗粒物。

颗粒物是怎么产生的呢?很多人都会觉得,自己小的时候是没有那么多颗粒物的。确实,颗粒物的产生跟人类的工业活动关系最密切。从源头上来说, 一般燃烧直接产生的一次颗粒物,比如燃煤、冶金、化工、内燃机等各种工业过程会直接排放超细颗粒物,一些其它化学物质挥发或者排放到空气中,与大气中的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,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次颗粒物与气溶胶等。

雾霾严重的时候,我们大家都盼着刮风,风一来,似乎就可以把雾霾吹走了,那么雾霾都是风吹走的吗?旧的雾霾不消失,新的雾霾不断出现,最终雾霾不是越来越多?

空气中飘散的颗粒物最后到底都去了哪里呢? 答案是它们“沉降了”。沉降分为干沉降和湿沉降。

展开全文

干沉降是指颗粒物的重力沉降以及颗粒物和地面植被,建筑物等的交互碰撞和吸收,最终导致颗粒物回到地面。而大风会大大增加颗粒物的干沉降速率,因而加速雾霾的消散。而湿沉降是指颗粒物被降水(雪)清刷到地面,连续降雨后,雾霾容易消散。雨水对颗粒物具有去除作用。还有一些细小的颗粒,它们在空气中做着布朗运动,最后互相碰撞,集合成较大颗粒。

雾霾并不都是固体颗粒,也有很多小液滴,尤其是一些有机物小液滴,很容易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转换为其它物质。 所以雾霾最终随着气候活动而被大自然重新净化掉了。

除了大自然的净化之外,人类也还研究出了各种“回收”颗粒物的技术,将工业生产产生的超细颗粒物捕集下来,作为可以再生利用的重要资源。比如在铁合金冶炼过程中,就可以捕集生产出一种重要的纳米—微米级无机非金属材料“硅微粉”。达到对颗粒物的“变废为宝”。

但是毕竟只要颗粒物源源不断出现,对我们人类就会持续造成伤害,最好的解决之道除了技术创新之外,就是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,减少石油,燃煤与天然气等等的消耗。比如倡导低碳生活,提倡绿色出行,减少白色污染,提高对污染的防控意识等等。多关注我们,多宣传科学的环保理念,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,提高全民的环保素养,才是人类未来对抗环境危机的真正解决之道。

来源:环境与健康素养

铜川图书馆温馨提示:本文素材源于网络,用于非盈利性公共文化服务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本公众号处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Top